姑苏区充分发挥数字引领优势,构建适老化服务体系“智慧模式”

近年来,“互联网 ”的生活方式伴随着时代浪潮汹涌而来。在年轻人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迅捷与便利的同时,老年群体却逐渐感到与互联网时代的“脱节”。扫码支付、网络购物、网约挂号……数字生活对老年人来说,似乎有些遥不可及。

姑苏区是苏州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城区,姑苏区老龄化率达31.48%,已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今年,姑苏区明确“一中心、两高地、一典范”的总体定位。在“做强科技创意高地”的同时,姑苏区该如何打造以苏式养老等为核心内容的“苏式生活典范”?姑苏区民政和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姑苏区充分发挥数字引领优势,促进资源跨界融合,着力推动适老化服务体系“智慧模式”的搭建,为传统中心城区的整体更新升级着色添彩。

智能适老化设备进社区进家庭 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安全水平

“只要按一下按钮,就会触发紧急呼叫功能,真的很有用!”上个月,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居民李老伯的家中完成了适老化改造,床头加装的“一键呼叫”报警器让李老伯的儿女们连呼超安心。一旦老人身体不适,只需伸手一碰,网络平台上就会立刻生成响应工单,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马桶两边安装扶手、浴室里配置沐浴椅……居家适老化改造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算新鲜事。姑苏区已连续5年集中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针对改造中老年人提出的一些需求,姑苏区在常规硬件改造之外,还将智能适老化设备植入居家养老体系。智能感应门磁、烟感器、气感器、红外线探测仪等居家智慧安防仪器正逐步成为“标配”。姑苏区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这些设备的监测数值达到特定参数时,总部就会呼叫平台,子女就能收到老人居家异常动态,实施应急举措,通过智能化设备赋能,大大提升老年人安全指数。

近年来,姑苏区深耕互联网与适老化服务的有机融合。全国首创“虚拟养老院”累计服务老人达687万人次,被列入全国唯一的智慧居家养老标准化试点项目,15年间完成各类智慧居家养老标准163项,其中国家标准66项……作为国内智慧养老领域长期以来的“领跑者”,姑苏区还积极探索将智慧适老化改造从居家向社区延伸,建设物联楼道灯、倾斜监测器等物联设备,接入各类视频监控,实现对社区运行实时、动态的可视化监管。“这些设施设备的投入使用,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安全水平,还将为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更多空间和路径。”姑苏区民卫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打造数字综合为老服务场景 “智慧养老”覆盖日常生活

每天中午,姑苏区沧浪街道潼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都会通过“姑苏区幸福助餐工程管理与服务平台”查看老年人的餐食订单。近年来,姑苏区打造从订餐、配餐、结算、派送、统计到监管的全过程一体化信息系统,有助餐需求的老人可以线上预约助餐服务,平台会根据老人勾选的慢性疾病、饮食禁忌等信息,优先显示营养师推荐的适合餐品,实现“一卡通用、智能选餐、一键预约、营养师推荐、食品安全把控”。目前,该平台累计访问已超10万次。

在助餐实现智能化的同时,更多“数字综合为老服务”展现出社区养老数字化生活的新场景。“今天菜场里有一块钱一斤的南瓜。”“我看见还有两块钱一斤的土豆。”三元二村的张阿婆和老街坊一起去菜场采购。以往,她们为了“货比三家”,往往要把附近几个菜场走一遍。自从惠姑苏App上开通“智慧菜篮”模块后,手机上点一点,哪家菜场哪个摊位的菜果粮油最实惠,就能“一键直达”。特别推出的“一元菜”和“平价菜”板块,目前已接入12个菜场,让老人们每天都能淘实惠。

“食”之外,“医”更是老年人关心的重点。在姑苏区,老年居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完成健康档案自助建档,建档完成后,可“掌上”查询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慢病档案等。“以前看病拿药要带着我的病历,医生会再三询问我之前的病况,有时候病历还得带两三本,现在带个手机就全部搞定了。”说起电子健康档案的开放,娄江社区居民李阿姨连说“非常方便”。

事实上,在智慧医疗的助力下,姑苏区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目前,远程会诊医疗服务平台已在姑苏区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平江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部署,并实现系统畅通可用。2家中心可依申请共享到苏州市立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院等11家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腿脚不便的老年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享受到专家诊疗服务。此外,姑苏区在沧浪街道西大街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及1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成智能化居民健康综合管理中心,让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健康自助服务。

以需求为导向,深挖智慧养老应用场景是姑苏区助力老年人拥抱“数字时代”的重要举措。据悉,姑苏区积极设计一些真正贴合老年人需求、让老年人受用的产品和服务,应用到各类养老场景中,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2021年,姑苏区搭建的养老顾问小程序、幸福助餐工程管理与服务平台,均被苏州市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采纳。

从“跟上时代”到“引领风潮” 助力老年人拥抱“数字时代”

近日,在姑苏区双塔街道大公园社区的苏州市老年大学教学点内,一堂智能手机培训课正如期举行。老年学员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争相向老师提出自己在使用手机时遇到的问题。任课老师说:“疫情期间为了方便老年朋友持续学习,我们还推出过网课教授画画、书法等内容,虽然操作麻烦点,但大家没一个缺席的。”老年学员们纷纷表示,用手机、平板电脑上网课,也算真正的“学以致用”了!

让老人玩转数字生活,数字化技能培训必不可少。目前,姑苏区积极组织辖区养老服务机构、为老服务组织等,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培训,并在社区协商项目中向老年人智能化产品培训项目倾斜,辅导社区老人学会使用常用的智能化应用服务。今年重阳节前夕,由喜马拉雅App作为搭载平台的老年诗文朗诵活动,吸引了大量老年人的参与。平江街道梅巷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里的“红色录播厅”更成为老年人网红打卡地。老年朋友们在此以“声”会友,各显所长。活动上线近一个月,网络浏览量高达300多万次,成就了一批颇具人气的老年“主播”。

此外,“银发经济”也正通过互联网渠道向纵深发展。近年来,姑苏区联合多家金融机构,打造多元化的老龄专属理财产品服务体系。因为有适老化改造后的金融类App作为终端依托,老年人的理财投资愈加活跃也更具成长性。

摘自2021年12月28日《苏州日报》繁华姑苏专版 记者 胡毓菁 通讯员 何其玮 姚远

(来源:姑苏区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