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家”文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不是把老人送进养老院,而是把服务送上门,这也是大部分中国老人真正愿意接纳的方式。这一步,平安已经率先迈出。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一直是每个人所期盼的美好愿景。在哪养老?怎样才能安享晚年?更是牵动着社会各个阶层的神经。
马上就要迈入花甲之年的南京居民仇铮,翻看着家中的相册。相册里大多是仇铮同母亲、姐姐的合照。不久前,仇铮的母亲离开了人世。“挺遗憾的。”仇铮说,“妈妈生前一直住在高端的颐养中心,条件非常好,但毕竟不是自己家。尤其是疫情期间,我们也不能一直陪伴在她身边。”
仇铮希望自己和姐姐的晚年不要延续这份遗憾,期盼着老的时候可以在家养老。去年,仇铮成为平安居家养老在南京试点的首批用户。体验后,仇铮最大的感受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它涵盖了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十大场景,暂时没有的服务,也会有专员负责收集。”
同样面对养老问题,深圳市民罗瑜最终还是选择将父亲留在自己身边养老。罗瑜的父亲78岁,在陪伴父亲做平安健康测评的过程中,罗瑜才发现父亲又添了不少慢性病。“平安真的非常用心,而且推动的项目也很契合家人的需求。”罗瑜说。
在中国,像仇铮和罗瑜一样选择居家养老的还有很多。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多数老年人都在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无论是出于养老费用考虑,还是情感需求,探索出一条中国式居家养老之路,满足数亿老人的需求,都是国内各方力量迫切渴望实现的。得益于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平安率先交出了一份“老人舒心,子女安心,管家专心”的居家养老服务答卷。
>>沉甸甸的缺口
一组数据将国内养老需求具象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6亿。此后五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以每年约1000万人的速度增长。
按照目前“9073”格局发展,居家养老人数将不断攀升。显然,现阶段我国社区基础设施同老年人的多种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缺口。民众的真实心声也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数位代表、委员围绕居家养老话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在调研走访中发现,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但在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却是最薄弱的环节。具体表现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场地不足,一些场地不能用于经营,或不能低价、免费提供给社区服务中心做养老服务。
另外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对“一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不足”深表认同。同时,他还表示,能够提供居家养老的专业服务人员较少,只能满足对老年人的日间照料,很难开展康复护理、心理慰藉、助餐助浴等精细化服务。
“两高两低”,是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对居家养老现有问题的总结——老年人多和需求层次多,但大部分老年人消费欲望和能力低。
针对现有的问题,有人大代表提出7条建议,涵盖了社区居家养老的市场化运营和服务供给水平的方方面面。其中一条建议是,吸引社会力量进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当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催生了“互联网 社区居家养老”这一新兴的养老模式时,服务标准也需要及时推出。
另外还有人提出,应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引入多种形式的、适合老年人的出行服务,并加快长护险试点扩面,尽快设立统一的失能评估、护理机构监管、护理人员服务等级等行业标准。
>>来自平安的答卷
在居家养老领域,围绕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已经有很多机构提前行动,积极响应。
目前,市面上服务居家养老的供应商杂、散。而平安居家服务主要针对老年人居家养老九大痛点,搭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居家养老一站式服务平台,配合严密的服务监督体系,保障客户权益。一经推出,就改变了人们对市场固有印象。
在罗瑜眼中的平安居家养老是值得期待的,这是围绕“家”的理念设计的一整套为老服务。令罗瑜特别惊艳的一点是,平安居家服务为父亲安装了适用于多个场景的智能守护装备,一旦有安全风险,都会及时向她反馈,作为子女非常安心。罗瑜的父亲觉得“很方便”,“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专家医生。”
平安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老人舒心,子女安心,管家专心”是平安在居家养老服务里最常提及的核心理念。一般来说,平安会为像仇铮、罗瑜这样的家庭配有一个专属管家,服务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10大场景,以及一套监督体系,通过智能管家、线上终身管家、家庭医生、N个专家顾问触达客户。
具体来看,首先为了让老年人感觉“舒心”,平安居家养老服务考虑了起居、医护和文娱三个层面,为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居家体验上,平安提供了六大居住空间适老化改造方案、超过100种科学菜谱等服务,保证老人居家生活个性化、便利化、安全化。医疗服务上,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则依托平安健康约2000名的自建医疗团队,为老人提供7×24小时全天候远程诊疗。对于有线下就诊需求的老人,支持全国百强医院、三甲医院绿色通道服务。
此外,平安对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也相当关注。150多项文娱专属社交和超10种适老旅行方案,既解决孤独问题,又能让老年人晚年依旧享受社交生活。
而让子女更安心的是,平安居家养老服务打造了360度智能守护体系,通过智能监测设备,结合管家平台,一旦发现异常,监测系统和管家会及时响应。必要时通知紧急联系人、医生介入,避免损失扩大。而在非紧急情况下,平安还会针对七类体征异常情况进行预测,一旦身体有隐患,通过预警可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
同时对于像罗瑜父亲这样患有慢性疾病的用户,平安家庭医生还会带来35种慢病科学管理,做到风险防控前置。
不难发现,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平安管家和家庭医生都将7×24小时在线,随时响应老人的服务需求,同时提供围绕居家养老十大场景的精选服务项目,以专注的态度,带来专业的海量专属方案选择。
一切背后,是平安集团最前沿的医疗科技实力支持。平安集团自身打造了集平安健康、平安智慧医疗、平安北大国际医院等于一体的医疗生态圈,拥有全球最大的五项医疗数据库。其中,疾病库包含约10万个疾病概念、42万个疾病术语等;医疗产品库包含18万份药品说明书、8.4万个中药方剂等;处方治疗库包含15万条处方信息、3000万份医学文献等;医疗资源库包含50万名中国医生信息、220万名科研人员等;个人健康库包含10亿条诊疗信息等。在这些庞大的数据支持下,平安不断打磨AI智慧医疗技术,并将其在基层诊疗中推广使用,也在“保险 健康医疗”服务中向客户推广。如居家养老服务场景中的家庭医生,都有一位AI医生助手“AskBob医生站”,通过庞大的病例库,成为医生诊断的导航仪,还可以实现影像辅助阅片、疾病预测等功能,不出家门也可享受可靠的医疗服务。
中国的居家养老市场正在壮大,它足以容纳多种可能性。对于大部分恪守传统文化的中国人,“家”才是自己最后的归宿。也因此,基于“家”文化的居家养老模式,或许是90%中国老人真正愿意接纳的方式。
以客户为中心,结合“9073”格局,打造“高端康养、居家养老、健康管理”的阶梯式矩阵服务,平安的“保险 康养”模式扬帆正前行。
沈报全媒体记者:刘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