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是什么意思(家庭养老什么意思)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却同时面临着未富先老,孤独空巢的窘境。

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养老成为了当下关注度最高,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满足庞大的养老需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也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方向。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国内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框架以及“9073”、“9064”形态的整体养老格局,来看看这三大类主要的养老服务模式,你更适合哪一种。

何谓“9073”“9064”

“9073”“9064”,实际上就是目前我国三种养老模式分布状态的形象说明:即 90% 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 或 6% 的老年人在社区机构养老,3% 或 4% 的老年人在养老院等机构养老。之所以建立这样的养老格局,原因在于自古以来的养老观念和方式还一时难以改变,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不配套或者尚无法满足所有老年人的需求,这些模式的存在,既是中国现实国情的产物,也是传统文化环境所形成的结果。

养老模式1: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居家养老包括与子女共同居住和老人单独居住两种情况。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由子女负责为其提供经济援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而单独居住的老年人和子女处于一种“分而不离”的状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通常以自理或子女的阶段性照料沟通或上门服务的方式解决。

此类养老模式的优点在于:成本低,离儿女近,满足中国家庭三代同堂、承欢膝下的美好夙愿,保留了传统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可以在不改变生活环境和个人生活方式、习惯的情况下,更加自由、自主,极大程度给予老人较强的归属感,保护其自尊心。但同时居家养老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总得来说,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单一、质量不高,涉及的大多数都只是家政服务,上门帮居家养老老年人做些寻常的家务,而居家老年人迫切需要的家庭护理及医疗康复等专业化服务却供不应求,文化娱乐类所能供给的专业化的服务更是少之甚少,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专业化服务也很难开展;同时,由于薪酬低、权益得不到保障、劳动强度大、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客观因素,居家上门服务的专业人员也较为紧缺。这些都使得居家上门服务的覆盖领域较小,居家老人的各项需求难以得到全方位满足。

养老模式2: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是指依托社区公共资源和服务设施或引入专业养老机构,为生活在社区里的老年人提供家庭养老与社区日间照料相结合的日托式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模式对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来说,是居家养老的有力补充。一方面,社区养老满足了需要日间照料老年人的服务要求,有效缓解了家庭在日间无人或无力照顾部分失能或失能老年人的难题;另一方面,社区配套的养老设施,可以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和能自理的老人,提供社交、助餐、助浴、家政、医疗护理、中介等服务,使老年人能够就近方便地获得所需要的服务。

相比于居家养老,此类养老模式的优点在于老人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获得相应的专业照护服务,让老人有归属感、认同感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相对专业的照护服务,便利性较强,因而深受长者欢迎。当然,社区养老也存在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例如,从国内的社区居家养老现状来看,财力和人力不足仍是困扰服务质量、规模与设施完善的重要瓶颈。除此之外,由于社区养老机构大部分由社区改造,硬件设施比较缺乏,养老空间较为狭小,活动空间较为局限。总得来说,这类型的养老模式更加适合于传统观念较强的自理或半自理老人,或是子女工作忙,疏于照顾的空巢老人。

养老模式3: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以机构为依托,由专门人员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体娱乐和精神慰藉等综合性服务,其费用由老年人和其家庭自费承担或者由政府补助、购买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主要包括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养老院、老年康复机构、护理院等形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以及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的现状,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养老发展的需要。由于机构养老可以集中人群,合理规划,实现专业化的养老照护服务,因此,机构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类养老模式能有效解决子女在外工作,而老年人需要照料时,谁来照料的问题,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老年人的生活安全,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及规模条件,对类似高龄、失能、失智或有相关需求的老年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机构养老的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生活自由度低以及相关费用较高等,也会对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造成一定困扰。

俗话说“养儿防老”,但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不过,老年人的思想也逐渐开放,有多数老人都开始“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养老金、退休金、储蓄收入等来承担养老费用,而且也开始提前规划老年生活,以减轻子女的压力。每个人的年龄、收入、身体状况、家庭环境都各不相同,希望老人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养老方式,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